在浙江省蘭溪市實驗小學,有一片利用二樓平台開闢的草藥園,種了車前、鳳尾蕨、龍葵等中藥材,邊上還附有藥名、性能介紹,很多學生會在休息時間來這認識中草藥;在20公里外的蘭溪市諸葛鎮中心小學,很多孩子已能說出上百種中藥的名稱和故事,有的還會背誦“湯頭歌”。
這是蘭溪市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縮影。2017年浙江省發布全國首套小學中醫藥教材《中醫藥與健康》,同年9月推廣至全省所有小學,“蘭溪做法”成為浙江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生動實踐。
防護保健︰中醫藥護眼課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絲竹攢竹與魚腰,眉頭眉尾眉中找”,在蘭溪市振興小學,蘭溪市中醫院住院醫師邵輝正在教孩子們《中醫綜合干預保護視力眼操歌訣》。這首歌訣是2019年1月蘭溪市中醫院與振興小學聯合申報的“學生近視中醫藥綜合干預”項目成果,是蘭溪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一種體現。
蘭溪市中醫院以振興小學三年級10個班級453名學生為干預對象,組建“學生近視中醫藥綜合干預”微信群,引導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視力保護進行監督管理。從結果來看,干預的效果比較明顯︰干預後視力下降到1.0以下的,10個班僅增加了7人,平均每班1人都不到; 34人的視力分別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要讓孩子們切實感受到中醫藥帶來的益處,保護孩子們健康成長。”蘭溪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徐建光表示。
目前,蘭溪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已經從1所試點學校擴展到18所,並向全市覆蓋。在進行中醫藥文化課堂教育的同時,還開展了中藥流感防控、手足口病防控、中醫養生保健等科普講座,中醫非藥物治療、煎藥房煎藥流程體驗,醫療急救、養生操八段錦演練等實踐體驗,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中醫、感受中醫、學習中醫、認同中醫,養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浸潤︰中醫藥課程走進中小學校園
2017年10月11日,蘭溪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孫里楊在蘭溪市實驗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特殊的課——《中醫藥與健康》中的第一課《醫的起源》。課堂上,孩子們听得津津有味,中醫藥文化的種子從這個時候悄悄落在孩子們心中。
“我們已經將中醫藥課程納入學校特色課程建設,通過一系列特色課程和活動,營造學生‘學中醫、懂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中醫藥文化氛圍。”蘭溪市副市長傅朝雲表示。
以蘭溪市行知小學為例,為做好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學校專門建了中醫藥文化課程領導小組,並結合學校的理念、文化和環境做好中醫藥課程的頂層設計,分項目、分部門抓落實,建設了校內“一園、一牆、一廊”三大中醫藥研學陣地,讓老師們可利用假期,帶領學生在“百草園”內辨識中藥,了解中藥的習性功效,在“中醫藥文化牆”了解中醫藥知識,在“中醫藥文化長廊”中感受中醫藥文化氛圍。
體系建設︰好教材好老師教出健康學生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教材和教師是急需解決的難題。為此,蘭溪市在《中醫藥與健康》教學大綱基礎上,編寫了《蘭溪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自編教材》,該書圖文並茂、生動有趣。
《自編教材》主編孫里楊直言,“只有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故事,學生才會感興趣。”因此,《自編教材》結合蘭溪中醫藥歷史,使枯燥乏味難懂的中醫藥知識變成有趣、易記、易懂的互動課,教材還加入了《我外公的醫案處方》《醫業、藥業一家親》等11個與蘭溪市中醫藥歷史相關的小故事,深受學生們歡迎。
此外,各中小學還發揮主動性量身定制課程,行知小學中醫藥課程領導小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組織老師著手編寫了6冊《悠悠百草香——行知小學中醫藥健康課程》校本教材親子讀本,加深了孩子們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與喜愛。
“小朋友們,扁鵲的養生之道你們可以總結一下嗎?”振興小學內,來自中醫院的醫生們搖身一變成“教師”,以《扁鵲治病》的故事導入,深入淺出地給孩子們講授了養生之道。“為了讓孩子們學好中醫藥文化課,我們與蘭溪市中醫院建立長期合作,定期邀請中醫藥專家來校進行中醫藥與健康知識講座,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興趣。”振興小學校長黃常清說。
“學校的中醫藥課程受到家長好評,不僅學生學到了知識,家長們也長了見識。”行知小學校長董旭軍說。
在蘭溪,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還將繼續進行,未來的中醫大家或許會在這些孩子們中出現……(本報記者 李娜)